2018年一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第一章考点一

发表时间:2018-9-20 15:34:23 编辑:tangmuhan

字号:T|T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考试大纲要求: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二、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与类别

  基本概念

  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者简称为危害。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危害物质

  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

  造成危险或危害后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①能量和危害物质存在;

  ②能量和危害物质失控,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和散发。

  2、失控

  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设备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

  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①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熔断器、高压锅泄压阀。

  ②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有缺陷----栏杆不够高度、人扶时强度不够翻倒。

  (2)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产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

  (3)管理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事故、防止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4)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重点)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有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 ”和“职业病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在分类上,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其中,第一大类“人的因素”主要从两方面考虑,把原标准的“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归为第一大类“人的因素”下的两个中类。第二大类“物的因素”主要从三方面考虑,把原标准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和“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归为第二大类“物的因素”下的三个中类。第三大类“环境因素”参考澳大利亚联邦的《工伤类型分类系统》中的“环境致伤/致病物”,主要从三方面考虑,把原标准“作业环境不良”调整为三个中类,分别是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第四大类“管理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

  第1类: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

  违章指挥

  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误操作

  违章作业

  其他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2类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 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伤害)

  (8)明火;

  (9)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2)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3)有害光照

  (14)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细菌、 病毒、 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3类: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湿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梯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巷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或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 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足、其他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第4类: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