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土建职称考试《城市规划》知识点(9)

发表时间:2018-9-7 14:46:03 编辑:jiahang

字号:T|T

  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编制三个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编制提供法定依据。

  『例题』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

  A、法规体系

  B、编制体系

  C、行政体系

  D、总体规划体系

  答案:ABC

  (一)城市规划法律体系(掌握)考

  概念: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组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法规体系有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纵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横向分为基本法和配套法两个方面。

  1、法律法规:国家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体系:包括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行政法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条例或办法为基础,还有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有立法权的城市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

  地方法规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相互衔接、协调

  2、行政法规: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基础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行政法规。

  3、技术法规: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专业性的标准和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的是保障专业技术工作科学、规范,符合质量要求。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掌握)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城镇体系规划

  包括全国、省(自治区)以及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统一安排。

  2、城市总体规划

  分三个步骤的工作:

  (1)编制总体规划首先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总体规划纲要,经批准后,作为指导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2)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大城市可以编制分区规划,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必要的深化。

  (3)城市总体规划依法审批后,可以对总体规划涉及的各项专业规划进一步深化,单独制定专项规划。

  3、详细规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中,都应当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城市规划由各级具有相应资格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

  (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掌握)

  1、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形制: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种基本形制。但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两者之间寻求适合自己国情的规划行政体制。

  2、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组成: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3、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各级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市规划工作依法进行管理。各级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区域规划特征: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工作。

  (3)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②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③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④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⑤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⑥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发展。

  (4)区域规划的类型

  ①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②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不同点: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一般城市的地域范围比城市所在的区域范围相对要小。

  3、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市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如对新建项目的选址和扩建项目的用地安排,就有待城市规划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有时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二)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了解)考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则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1、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

  (1)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三次产值构成比例。

  (2)社会发展指标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中小学普及率;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方面、科技进步与效益方面、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社会发展方面。

  3、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内容等。城市规划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中期计划依据。两者关系密切的是关于生产力布局、人口、城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发展计划。

  4、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区别

  (1)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空间上的战旅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是放在该地区及城市发展的方略和全局部署上,对生产力布局和居民生活安排只做出轮廓性的考虑,而城市规划则将这些考虑落实到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

  (2)城市规划不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简单落实,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10年,而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20年或更长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尚无法涉及但却会影响到城市长期发展的有关内容,城市规划应做出更长远的预测。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熟悉)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2、土地利用也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1)共同目标: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两者关系:

  ①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而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②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除了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都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③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应为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灵活性;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布局应主要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概念。城市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协商一致。

  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共同遵循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熟悉)考

  1、基本概念:城市环境保护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2、城市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规划分为城市环境宏观规划和城市环境专项规划两个层次。

  (1)城市环境宏观规划内容

  ①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②城市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分析

  ③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纳污能力分析

  ⑤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综合能力分析

  ⑥确定总体环境目标

  ⑦确定城市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战略。

  3、城市环境专项规划内容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范畴,是在宏观规划初步确定环境目标的策略的指导下,具体制定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

  城市生态规划——考虑城市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中,而是涉及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将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并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不仅关注于城市的自然生态,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相关阅读: